晚潮|告诉你真实的美国和美国人
潮新闻客户端 吴重生
一
(资料图)
我的老朋友、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董惠铭,他翻译的美国著名历史小说家约翰·杰克斯的又一部鸿篇巨制、170多万字的《克朗家族传奇》,近日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董惠铭向中国读者介绍约翰·杰克斯历史小说的最新成果。
至此,董惠铭已经翻译了约翰·杰克斯这位多产作家的几乎全部的美国历史小说:有描写独立革命到工业革命中期七代美国人奋斗史的《肯特家史》,包括《私生子》《叛逆者》《探索者》《复仇者》《巨人》《战士》《不法之徒》《美国人》;有描绘美国南北战争前、中、后美国复杂场景的《北方与南方》《爱情与战争》《天堂与地狱》;有描述美国西部开发的《加利福尼亚金子》;有描摹美国内战时期隐秘战线残酷斗争的《谍海沉浮》;有描画美国富人奢靡生活的《纽波特之神》;有描摹美国西部边境居民跌宕人生的《无畏的边境》等等。《肯特家史》八部曲中译本,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而要实现这个“合”字,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著名翻译家董惠铭凭着非凡的毅力和才华,48年如一日,“锁”定约翰·杰克斯的长篇历史小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做着这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大事、好事,通过翻译对方的著作,为两国人民增进友谊打开一扇窗。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世界近现代史上,少有国家像美国这样具有鲜明的移民特征。《克朗家族传奇》就是一部美国移民的奋斗史。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或者叫“土著人”是印第安人。但是,根据考古学发现和古人类学研究,数万年前,一群非洲和亚洲的流浪者来到美洲大陆,并在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他们便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祖先。白种人来到美洲要迟得多,在1000多年前,是来自于挪威、瑞典和丹麦的被称作“北欧海盗”的渔民、农民、猎人——维京人。维京人莱夫·埃里克松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500多年。最早有记载的白种人到美洲大陆是英国遭受迫害的清教徒,那是1607年。
美国的移民十分复杂。白种人数量在美国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所以,构成美国主流社会的是白种人。美国的移民有一个规律性现象,就是先移居美国的“老移民”与后移居美国的“新移民”的争斗,不管是白种人之间、有色人种之间,还是白种人与有色人种之间,起起伏伏,始终没有停止。德国移民在美国的数量十分庞大。约翰·杰克斯的外祖父是德国人,1861年从德国移居美国中西部。所以作者在《克朗家族传奇》中选择把德国人作为移民代表,作为描写美国移民奋斗的原型。
二
《克朗家族传奇》是一部美国移民在北美大地上爱恨情仇的人生叙事。
主人公波利在德国的生活十分不幸,父母早早离世,小叔叔不接纳他,他只好来到柏林,投靠以卖身为生的姑姑。可怜的姑姑身患重病,绝望中投河自尽。在这之前,她设法把侄子送上了去美国寻找波利另一个叔叔乔·克朗的路。波利饱尝大海的艰险,受尽人间的欺凌,好不容易踏上美国的土地。从纽约的埃利斯岛入关到芝加哥的叔叔家,他再次感受到美国的人情冷暖。在叔叔家,全家人对他都很好,尤其是伊尔莎婶婶。期间,波利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更具美国味道的“保罗”。
他的堂哥小乔在自家的啤酒厂工作,受进步思想影响,同情工人,跟代表资本家的父亲作对,最后离家出走,前往美国西部。保罗因为帮助堂哥逃离家庭,也被叔叔赶出了家门。流浪中,他遇见了酷爱摄影的鲁尼,学会了摄影。他遇见了拍摄电影的沙多,成功打开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之门。他遇见了富家女朱莉,历尽波折终成眷属。从1891年到1901年,花了10年时间,德国人的“波利·克罗纳”变成了美国人的“保罗·克朗”。
10年,保罗·克朗见证了他十分喜爱并打算作为终生职业的电影艺术的发展。他主动请缨奔赴美西战争的古巴战场,不畏艰险,与险恶的自然作斗争,与跟随他的搭档作斗争,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前沿阵地,拍摄了美西战争中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当时还是一名中校的罗斯福带领美军攻克圣胡安山的精彩战斗场景等轰动美国的电影。
10年,保罗·克朗跟门不当户不对的富家女朱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但朱莉父母强行干预,将朱莉嫁给了一个富豪鳏夫。丈夫的欺凌迫使朱莉下决心逃离家庭魔窟,结果浪荡的丈夫被情人开枪打死。功成名就、买好船票打算奔赴英国发展的保罗·克朗在《攻克圣胡安山》的首映式上跟朱莉重逢,最终喜结连理。
《克朗家族传奇》是一幅美国现代社会各色人跌宕起伏的生活全景。
美国人有梦想。书中主人公弗里奇本想当一名戏剧演员,最后以喜剧电影演员成名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卡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受伤返回家乡,用特丝和他们儿子的爱以及制造汽车和飞机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保罗勇敢地用电影揭示真相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哈里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对爱情的执着塑造着自己的梦想。当然,美国人也有很多梦想如同“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沉入海底一样遗恨美洲大陆,像黑人弗洛伊德一样在白人警察的膝盖下魂归天堂。
美国有相对的自由,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并非人间天堂。在《克朗家族传奇》里,要找到各式各样的美国人物截图并非难事:有从普通酿酒工人变为成功啤酒商的乔·克朗,也有穷途潦倒、打道回府的伍珀塔尔市面包师;有历尽磨难、最终站稳脚跟的保罗·克朗,也有作恶多端、流氓成性、最后锒铛入狱的吉米·道斯;有热衷于武力、依靠美西战争平步青云的罗斯福中校,也有苦苦劝保罗留在美国、自己却因征战古巴丢掉性命的黑人珀森下士;有依靠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善于经营在美国发家致富的爱迪生,也有剽窃别人技术、最后被爱迪生控制但依然孜孜不倦从事电影事业的沙多;有一生挚爱摄影、告诉保罗摄影不能造假的鲁尼,也有第一次带着母亲、姐姐没有移民成功但最终孑然一身来到美国成为作曲家的哈里;有竭力想要组建工会、为劳工福利而斗争并在啤酒厂献出生命的酿酒工人本诺,也有对老板忠心耿耿、对工作孜孜不倦、在啤酒厂不幸遇难的酿酒师席尔德克劳特;有依赖家中财富花天酒地、作威作福的浪荡子埃尔斯特里,也有无依无靠、一心变富、被浪荡子玩弄抛弃、最后开枪击毙情夫的贫贱女罗丝;有77岁高龄依然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美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巴顿小姐,也有创立赫尔堂帮助穷人但生怕得罪富人而不敢加入反战行列的亚当斯小姐;有一心让女儿嫁入豪门最后却家破人亡的内尔,也有生性豪放浪漫但敢于上战场救援伤员的威利斯;有拖延战事搞得民怨沸腾但最后赢得战争胜利的将军,也有一听到枪炮声便撒腿往回逃跑的士兵;有善待工人但不允许成立工会的啤酒厂老板,也有不想继承家业却支持工会事业的啤酒厂老板儿子;有为了生计充当工贼破坏罢工最终丢掉性命的亚布洛内茨,也有为工会事业奋斗却身陷囹圄的德布兹;等等。
《克朗家族传奇》是一个揭示美国真理与自由价值的最好明证。
作者用主人公小乔与保罗堂兄弟俩的精彩对话来阐述美国的真理与自由到底是什么东西:
“你说了那么多的真理,但是真理是什么呢?”
“真理就是你不想听的东西。你不想听我们光荣的自由并非像有人所鼓吹的那么光荣。你自由,好吧。自由就是剥削处在更加弱势地位的人们。自由就是在又脏又黑的工厂那些危险的机器上把小孩子变成奴隶。自由就是你自己成长起来变成一个奴隶。”
“假定我在一个你所说的那么坏的工厂里工作。那我可以辞职,这是自由的,这也是真的吧?”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你完全有自由辞职不干,那结果就是穿着破衣烂衫在街头挨饿——死亡。你以为我们在这儿很特别吗?我们不特别。你所想象的那个美国只是在你的脑袋里,保罗。一个幻想而已。你以为一个人只要勤奋工作、坚守规则,最终就会像爸爸那样变得富有吗?见鬼的才不会呢。有些人变成了老板,他们就操纵游戏。他们掠夺、欺骗、操纵你的生活!这,就是真理。”
美国是一个金钱社会,精英社会,已经形成既定的运行法则。穷人和草民想要登大雅之堂,并非易事。美国的很多精英本就来自于草民,只不过自己变成精英之后,便千方百计不愿意别的草民变成精英罢了。这是超越种族歧视的人类歧视。
耐人寻味的是,不满资本家父亲的小乔离家出走后继续从事他跟贫苦工人一起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是最后依然穷困潦倒地回到了资本家父亲的家,而且还少了一只脚。这是一个残酷的美国现实:美国的民主与自由不可触及富人阶层的根本利益。否则就是身败名裂乃至肉体消亡。在根本利益问题上穷人永远没有话语权,哪怕他手握选票,因为选票可以用金钱买到,也可以被控制。
许多美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美国是一个民族“熔炉”,把众多移民的传统和特征“熔化成一种新的独特的金属,倾注于美国环境的铸模,并与美国人的思想糅合在一起。”但美国这个“熔炉”并不是单一的“熔炉”,以宗教、种族和金钱为特征的地缘和社区划分异常鲜明。在密歇根大道、草原大道等地方生活的只能是有钱人,在码头区、普尔曼小镇、小切尼区等地方居住的必然是穷苦人,永远不会有交叉。
三
约翰·杰克斯被称为“美国历史小说教父”“民族作家”“美国的历史老师”,是当今美国最受欢迎、作品销量最大、受媒体评价最高的作家之一。
他193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一家铁路公司的高级职员,曾经参加过独立战争的弗吉尼亚大陆阵线一位军人的后裔,母亲是家庭妇女。杰克斯中学毕业后考入了美国西北大学,一年后,因为仰慕美国印第安纳州迪波夫大学的文学写作课,便转学到了那里,1953年从迪波夫大学毕业后于第二年考入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研究生院专攻美国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他在大学学的是表演专业,但是他在18岁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以25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那张支票改变了我整个人生的方向”。自那以后,杰克斯发表了数百个短篇小说,写过10多个剧本,出版了60多部书。令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描写美国历史的历史小说。他的《私生子》《叛逆者》《探索者》《北方与南方》《爱情与战争》《天堂与地狱》等6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因为被认为是美国出版史上里程碑的《肯特家史》八部曲对美国独立200周年纪念所作出的贡献,约翰·杰克斯被5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其拥趸遍布全世界。看过《克朗家族传奇》的读者,会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立法、司法有更多了解,对美国的精英、平民有更多了解,对美国的情与爱、人与人的关系有更多了解。
董惠铭是我国翻译界的一个传奇。他在翻译界没有任何头衔,也没有加入任何作家协会。但是,他被他的同事誉为“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被他的读者者称作“著述丰硕的翻译家”,被业界公认为“新闻出版界的传奇”。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之后,他在怡养孙辈的同时,更加心无旁骛地从事翻译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董惠铭195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68年初中毕业后支农,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曾任大学、中专和中学英语教师,先后担任过萧山中学党总支书记、萧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和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也曾兼任中国期刊协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副会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省人民政府督学等职。
迄今为止,他已经翻译出版了26部计1000多万字的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文学作品。他最具代表性的译作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杰克斯描写美国历史的小说。此外,他还应约翻译了美国著名女作家马乔里·金南·罗林斯描写美国佛罗里达丛林生活、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一岁的小鹿》;美国作家劳利·弗里德曼著、美国画家詹妮弗·卡利斯绘图的校园励志小说《马洛里成长记》;美国作家托马斯·理查德·康登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为背景的《总统谋杀案》;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之《狮王、女巫与魔衣柜》《魔法师的外甥》《凯斯宾王子》《银椅》(均系中英文对照);以色列作家特兹鲁亚·拉哈夫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儿童遭受迫害的《安德烈的木鞋》;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琳达·戈登获得美国班克罗夫特奖的美国著名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的传记《多萝西娅·兰格》等。
在职时,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每天一页原文的翻译雷打不动,几乎都是熬夜完成任务;哪怕出差途中的飞机、火车、轮船上,他都要捉空翻译。退休时,他谢绝了百万年薪的诱惑,婉拒了顶头上司的挽留,他的志向和兴趣在翻译。现在,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在翻译约翰·杰克斯,向中国读者专心致志地讲述美国的历史。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董惠铭说:“我的责任是把约翰·杰克斯告诉的事实真相如实地告诉中国读者。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综合格局中,虽然地缘政治呈现出多极化,但是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段中,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因素将是中国和美国。所以,两个大国必然要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领域,有很多东西需要互学互鉴,互补互赢,防止误判,防止撞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谁了解对方多,谁就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谁就可能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作者简介:吴重生,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