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快资讯: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篇

来源 :互联网 2023-02-15 08:11:28

毕业季就是就业季,如今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创业,那么你知道创业成功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

真正的主将,总是能在企业遭遇艰难和路径分歧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团队带来信念和方向。

54岁开始二次创业的李建全十年磨一剑,用品质和口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死局”,将“一朵棉花”盘活成一门年营收达30亿,全国拥有230家门店的大生意。

李建全将自己第一次创业的原因归结为“养家糊口”,而第二次创业他则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全棉时代的故事要从其棉柔巾的核心技术——全棉水刺无纺布的研发开始讲起。

当年的李建全,是中国第一批外贸出口人,于1991年创办稳健医疗,凭借医用敷料用品的OEM生产起家,出口至欧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

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是,医用手术纱布会带纱头或绒毛,很容易遗留在体内,导致后遗症。(目前,该问题已不存在)李建全自己就是受害者,手术后的部位,至今一到雨天就疼。

能不能做出不带绒毛的无纺纱布呢?

1096天,2156次实验,消耗537吨棉花之后,2005年,李建全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并获得专利。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技术超前,缺乏认证标准,产品在医疗市场应用受阻。因为这种新式的“无纺布”尚未获得欧盟的认证许可,根本无法打入海外医疗市场。

无奈之下的李建全开始转变市场方向。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国内的卫生间厂家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而且,过去棉花大多数被用在做衣服、被子上,在日用品上用得比较少,但其实棉花在舒适性上非常有价值。也就是说,日用消费棉制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李建全正式入局民用市场,全棉时代由此诞生。

第一年,李建全一口气开了20多家店,亏了3000多万;第二年又接着开了17家店,接近4000多万。第三年,我们还继续开,再30家店……

2010年-2013年,这四年,李建全大概开了八十家店,关了20多家店,累计亏损近两个亿。

屡屡碰壁的李建全这时候开始改变打法。

他先是摒弃大扩张的打法,改为聚焦大型购物中心,以300-500平方米的大店模式直营,打造电脑讯网的高端品牌形象。

随后再开始将业务聚焦起来,把母婴市场作为重点突破口,推出了婴童和孕产服饰等产品。

除此以外,为了打造良好口碑和服务质量,李建全还始终坚持在线上线下保证产品的品质、价格一致性,从来不会打价格的利差去忽悠消费者。

几顿操作后,全棉时代迎来新生,逐步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2012年,其线上销售额达2000万元;2013年,其线上销售额达7000万元。

在品牌和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认可后,全棉时代的线下渠道也顺势发力,业绩迎来了转机。2014年,全棉时代销售额接近4亿元,实现了转亏为盈。

更为关键的是,在母婴领域大获成功后,李建全还持续求新,在用户和产品类型上寻求双突破。一是请来新生代偶像王俊凯代言,使产品年轻化;二是逐步弱化母婴标签,把业务扩大开来。

目前,全棉时代SKU达2万个,已经形成“全棉全品类”业态,其消费群体年龄集中在25-35岁之间,其中女性用户占到85%。

从连年亏损到转亏为盈,再到如今年盈利近30亿,全棉时代力克重重困难,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突围。

十年时间,李建全是如何做到的呢?

说到底,其实就一句话,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你是真诚的,你是实在的。在刚做电商时候,全棉时代请来一位运营专家来授课,专家建议跟随一些品牌的做法,将线上线下产品和定价做得不一样,例如将线上产品包装做漂亮一点,质量差一点,价格定高一点后再来打折。

李建全痛斥这种观点,认为这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他还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不管你赚不赚钱,即使你亏本,也不能在消费者丧失信用。”

如果要论李建全为啥取得如今成就的话,这一点可能就是最核心的一点了。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2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张鹏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最初,我想回到张掖市前进村做一名新农人的决定,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支持,连孩子都反对。”张鹏说,国家需要人才来发展农业,所以他决定回家乡。他是个喜欢自我挑战的人,他大伯曾是村书记,投资做乡镇企业结果失败了,尝试利用创新思维的方式带动家乡发展。

第三届农博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农创客。

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带着满腔热血的张鹏在回乡创业的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返乡创业最大的阻碍是和村民思维上的差异,小到村民法理与法规的普及工作,大到村子的环境治理,旅游项目用地的拆迁,我都很难和村民的意见达成一致。”他说,极少走出乡村的农民有自己种地经验,很难改变这种固有思维,让他们接受现代科学种植方法就更难。

城乡思维的转换是张鹏解决农村创业问题关键。韩长赋曾指出,社会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不能让农业现代化、农民边缘化,而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组建年轻的创业团队在各地考察后,张鹏带领村里的农民们一同开发农旅项目;注册成立甘肃前进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与台湾科研团队协作来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晃数年,张鹏所在的前进村发生蜕变。如今,前进村获得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级示范性基地)的管理经营权,作为张掖国家绿洲农业示范园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的张鹏,利用园区现有的1.2万平米智能化温室和3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带领专家及农民研究、培育温室高端功能性水果、蔬菜等高经济价值新品种,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山村,逐渐焕发生机。

返乡三年的“农创客”张鹏,用紧密来形容他和村民的关系。“我现在更能知道村民在想什么,说话办事也更能贴近他们的需求,村民也觉得我更接地气了。”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3

最近有一家明星公司频繁引起争议,它的创始人在创立这家公司时年仅18岁,被掌握千亿规模资金的孙正义称为"亚洲的乔布斯。"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单品牌酒店,它就是OYO。

据Crunchbase数据,截止目前OYO已合计完成4.5亿美元融资,且投资者阵容囊括了软银、红杉资本、光速创投、华住集团等。近日据外媒VCCircle报道,OYO目前正在进行一笔参投方包括软银视野基金、联合办公巨头WeWork以及一批美国知名战略投资公司约10亿美元的融资交易,OYO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预计全部交易将在本月底完成。年仅23岁的创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带领着快速成长的OYO成为全球住宿领域最耀眼的一只独角兽。

出生于印度马尔瓦尔的李泰熙,父亲是印度奥里萨邦一家小公司的创始人,从小便耳濡目染。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更加喜欢经商,且拥有超于常人的生意头脑。

自小,李泰熙就确定了长大后也要开一家公司,而且还是一家足以颠覆行业的大企业。从13岁开始,他经常想出一些生意,比如向别人出售SIM卡,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畅销书。

李泰熙大学期间就一直想法创业,从未间断尝试。很快他提出了想要创办一家连锁经济型酒店,为了能够让想法付诸实践,他常常会东奔西跑,寻求与行业专业人士和创业者们的交流,并走访调研,实地考察。

这种创业的热情已经填满了内心,等不及的李泰熙,决定辍学创业,用自己攒下来的一笔钱去寻找商业模式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体验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旅馆,还专门学习了AIrbnb的商业模式。他发现印度本土的中高端酒店都是为富人阶层服务的,剩下的绝大部分普通人却因为资金的问题,只能选择一些脏、乱、差的廉价经济型酒店,这些酒店的基础设施差,住宿体验也非常不好,几乎没有任何居住享受可言,唯一的好处是廉价,普通人可以支付得起。

李泰熙想为这绝大部分的印度普通人提供性价比高、价格实惠,又标准化的品牌经济酒店,让每个人花不多的钱就能住上舒服的酒店。

正是这个创业主意,年仅19岁的李泰熙就获得了泰尔奖学金。泰尔是硅谷创业教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顾问,在泰尔的帮助下,李泰熙的创业之路直上云霄,并且最终泰尔还成为李泰熙的事业合伙人。

2013年,只有19岁的泰熙创立了OYO,从印度古尔冈的一家酒店开始创业。他将酒店改造成为OYO特色的房间,短短几个月时间,这家酒店便成为当地的爆款酒店,深受用户的喜爱。

用了三年的时间,OYO就成为印度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成功建立了品牌,还吸引了总额高达8亿美元的投资。从成立以来,OYO进行了7轮融资,到2020年9月,共收获了金额约102亿人民币的投资。

在印度的成功,让李泰熙看到了曙光,他想迅速将OYO酒店模式国际化,进军全球。而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肥肉",李泰熙想要将中国市场打造成为OYO的第一大市场。

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虽已超过15年,但据《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截止2016年,中低档酒店房间数为1129万,约占整体市场客房量的80%。其中单体酒店房间数约为915.53万,占比高达81%。虽然华住、如家、锦江等巨头已经在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些连锁酒店所收取的不菲加盟费导致中小酒店难以承受,庞大的市场容量仍然给后来者留下了不小的增长空间,OYO瞄准的正是国内非一线城市及下沉市场中标准化酒店市场的空白。

目前OYO在中国的团队也经历了急速的扩张,团队人数在一年内已经扩张至约2000人,其在上海的中国区总部也很快会启用。

其次,OYO目前正在多个城市和地区招聘商务拓展、酒店运营、工程改造、OTA经理等业务人员,其招聘的范围甚至延伸到了洛阳、张家界、莆田、黔西南甚至甘肃、内蒙等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仅据猎聘网招聘信息统计,目前OYO人员招聘职位已覆盖超过90个城市,可见OYO在中国发展势头之迅猛。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4

接地气的不止张鹏,80后的海归农场主饶胜男同样如此。

2013年,远在莫斯科担任旅游贸易公司市场经理的饶胜男,因年迈的父母无力经营家庭农场,回乡帮助父母打理田地。“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差别巨大,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出现,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办好农场,但父母在体力和脑力上,很难规范经营农场。”回国后的饶胜男主管农场经营,父母负责种养。他通过积累客户,规划农田,改善设施,优化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后,饶胜男将农场改名为“淘果园”家庭农场,并以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线,走出“互联网+农场+旅游”的休闲观光农业之路。

随着全国大学生支农的兴起和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投入到了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浙江衢州的八月正值盛夏,天气闷热,饶胜男一早来到农场,察看自家母鸡的产蛋情况。不论是鸡鸭禽蛋,饶胜男都绝不用饲料代替天然谷物喂养,坚持“绿色,有机”的饲养模式,最终成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土鸡蛋、母鸡和老鸭的供货商之一。

经过饶胜男六年地努力,占地300多亩的淘果园产值从30万增长到了300多万。随着淘果园的名气越来越响,饶胜男在2017年新成立了浙江厚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建立农技知识分享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商品化、网货化和品牌化服务。利用空余时间,饶胜男还对农村创业或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指导。

得益于人才返乡和资本下乡的政策红利,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生机勃勃。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孝初,在参加第三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后表示,目前浙江省从事农创产业的有5012名,其中有四个项目进入了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赛的半决赛。“农业部双创大赛挖掘到的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和优秀创业项目,能够进一步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有利于促进人才返乡支农创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生于斯,长于斯,返乡创业的张鹏很喜欢现在生活。“我回到家乡就是为了做些事情,虽谈不上富裕,但看着村里的2000亩土地被更好地利用,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改善,我就特别满足。”他说。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5

居住在成都的90后美女傅傅,白天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而晚上下了班之后就出门摆地摊赚钱。

傅傅说自从成都解除了对临时占道摆地摊的禁止之后,自己的收入明显增加了,于是为了奖励自己在520这天的摆地摊努力,她特地买了一辆二手的奥迪车作为礼物。

互联网时代,傅傅还时常在网上直播云摆摊,吸引了一大波的粉丝,甚至还有一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子特地跑到成都跟傅傅学习摆摊经验。

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过去这些年,城市里许多地摊小商贩们,一直心惊胆战地挣着微薄的辛苦钱在摆地摊,商贩和城管矛盾,也时有发生,似乎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如今,摆地摊终于迎来一些好消息。今年两会,除了提到农民社保、公积金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外,地摊经济也被重点关注了。

总理表示:应该要允许地摊的存在,至于环境整洁,完全有其他办法去做到,而不是直接一禁了之。

一、地摊经济一直都存在

作为一名在城镇成大的80后,地摊经济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模式。小时候我的记忆中,家门口就摆满了地摊,地摊上的东西往往物美价廉,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须品。

比如街边的小吃、锅碗瓢盆等日用品,都可以在地摊上买到,由于省去了仓储、房租等成本,这些物品会比我们在超市里能买到的更实惠一些。

只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资源紧张,市容市貌有了更新的要求,许多过去可以摆地摊的区域就不被允许摆地摊。

于是地摊的数量开始减少,或者位置有了转移,但直到今天,在城市郊区或步行街等地,依然还是可以看得见地摊经济的存在。

二、地摊经济蕴含着大量商机

从经济的角度看,我认为摆地摊其实蕴含着不少商机,允许城市里摆地摊是可以对城市经济产生贡献的。

第一,对个体生意人来说,通过摆地摊能够实现销售的收入,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摆地摊的人往往文化水平并不高,要在城市里立足是比较困难的,有了摆地摊这个渠道,可以解决他们的收入来源问题,这也算是脱贫的一个手段。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摆地摊的生意人需要进货,企业就可以生成一条地摊所需商品的产业链条。比如我就知道浙江义乌有不少小微企业是负责给人提供商品货源,然后拿到商品的人可以去夜市摆摊销售。

第三,对于政府来说,地摊经济的存在,可以为更多人带来就业岗位,同时拉动产业链条,促进城市的GDP增长和带动活力。只要管理得当,地摊经济并不会过分干扰城市的环境和交通问题。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看,地摊经济的商业机会还是比较明显,全国两会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是聚焦民生。

三、摆地摊可以靠流量致富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新闻:

有一对河南的夫妻,摆了几年地摊后,在郑州买了两套120平米的房子给两个儿子。

可见摆地摊真的可以让一个家庭致富,即使郑州的房价不算很贵,两套120平米的房子也是普通人打工许多人都无法企及的。

那么为什么摆地摊可以致富呢?

主要的因素就是流量效应。流量这东西真的非常可怕,就好像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一样,互联网的本质是免费的,可流量起来以后,企业就可以找到许多种变现的方式,阿里巴巴的经营思维就是如此。

摆地摊也是类似,只要位置选得好,人流量大,每件商品赚不多也没关系,可以跑量也就能赚大钱。

我曾经问过我老家附近一个摆地摊卖炊饼的大妈,她告诉我一天最高卖出炊饼的记录是1000个左右!

简单估算下,一个炊饼卖8元,1000个,当天的营收可以超过8000元,除去成本,我想纯利润至少也得近5000元吧。

可见,摆地摊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低端,有了流量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6

看准才出手 侯远鑫90后大学生村官

侯远鑫是个标准的90后,已经做村官两年的他在工作中练就了沉着冷静的性格,从微商的出现,再到周围的人纷纷做起了“微生意”,他观察了很久,思考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做?做什么类型的生意。

2013年10月,侯远鑫发现原本工作稳定的表姐在空间里面发了一条关于某洗发水产品的说说。他试着询问表姐这是怎么回事,表姐告诉他,自己代理了一款洗发水,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空间里面做推广宣传,生意也还不错。

当时的侯远鑫还有些许犹豫——这种营销模式到底有没有消费者埋单?他试着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空间里面帮表姐做宣传,没想到来询问的人还不少,所以2014年年初,他自己也跟着表姐做起了“微生意”,在朋友圈和空间卖表姐代理的产品。

每天两个小时的业余时间,电脑或手机操作,接订单,发订单,就这样,侯远鑫慢慢当起了“微商”。刚开始他在空间和朋友圈里面发信息,很多人都问他是不是QQ被盗了,当时的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他都一一耐心解释。

从一个月只能卖出一二套产品甚至零订单,到现在,侯远鑫一天能接三四个订单,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微生意”需要慢慢地积累人气,靠朋友间的口碑来做宣传,可能一开始没人理解,没有订单,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7

胆大心细是王道 罗敏90后投资公司行政

“来找我拿授权,30盒面膜给授权,30盒都担心卖不出去,我就先不吐槽你的不自信了……”每天罗敏的“生意”就从在朋友圈和空间里面发这些信息开始。胆子大,是记者对她的最初印象。

在市区某投资公司做行政的罗敏一直都有个创业梦——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创业在之前仅仅只是个梦想。2013年,网上铺天盖地的“微商”创业故事唤醒了罗敏的创业梦,她也想这样做生意——用很少的时间维护,风险可控,成本低。

罗敏花了整整一个月在网上找寻要代理的产品,后来她选择代理一款比较知名的美容产品。这款产品需要自己先购买一定量的产品才能拿到代理权,别人都是最低限度的数量先购买两箱做最初级代理,然而罗敏一口气买了十箱,整整300盒面膜,才拿到了三级代理权。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罗敏告诉记者,要是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怎么能做好事情,创业就是需要“胆子肥”点。就这样罗敏正式踏上了她的“业余的创业”路。

早上上班之前在朋友圈和空间发一次产品消息,中午休息时间发一次产品代理消息,下午下班在微信上统一回复咨询产品信息的顾客,晚上确定订单,打包明天要快递的货物——罗敏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捡起”每个零散的业余时间,规划着自己的生意蓝图。

与其他淘宝商家相比,罗敏算是细心的,她认真地记下每个顾客购买面膜的时间和数量,做好顾客维护,预计顾客快要用完面膜的时间,发一条私人的问候消息,看顾客是否还有购买的需要。这使罗敏的生意慢慢做大,每个月的营业额在10000元左右。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微商要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8

在快手直播卖画,月销300万+

“性情老蒙” | 水墨阁书画院创始人

我从事书画行业十二年,一直在做书画艺术品的宣传和推广销售工作。

有一次,听几位中书协的老师谈起“书法进万家”公益活动,发现行业里的草根书画家太多,由于缺乏经营,很多画家日常作品的销售都只能满足温饱。而老百姓去画廊,只能看到名家作品,且不论艺术价值,从价格上就根本消费不起。

当时我就意识到,草根画家的作品和普通百姓消费市场之间,缺乏一个流通的桥梁。正是看到这一痛点,我才开始着手宣传推广草根画家的作品。

最开始我选择从线下传统市场切入。我们在人群的聚集地搭设舞台,比如庙会、商业广场、步行街及文化公园,邀请数十名画家现场作画,这种方式让观众很有参与感,几百元的价格也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随后,我们又去了博览会、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外文化交流会等高端交流场所。

在接触到直播后,我隐约感觉到这一形式将彻底颠覆传统书画行业。于是在2019年8月,我正式入驻快手。

在运营初期,我们涨粉比较慢,直到去年“快手116购物狂欢节”活动,借助了官方的引流和气氛营造,我们一下子就登上了百货榜第51名。

自那以后,我也逐渐摸索出门道,发现“连麦”也能够迅速帮助账号涨粉。

比如我们关注一些才艺类主播,这类主播的粉丝喜欢书画的比例更大。在和主播“连麦”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机会介绍“水墨阁书画院”,并邀请大家点击关注,从而将粉丝引流到我自己的直播间内。比较成功的一次“连麦”是让账号直接涨了10万粉丝。

除此之外,我也探索了很多不同的直播玩法。比如8.8元买字画、邀请书画大咖进直播间等,这给我们直播间的人气和销售额带来了明显的刺激。

今年在快手上,616当天就卖出了120多万,现在月销售额基本稳定在300-400万元左右。

对于平台上的“老铁”来说,他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收藏到草根画家成名前的作品。即便画家不成名,其作品也仍然具有足够的装饰价值;如果草根画家有朝一日能成为名师大家,那么前期几百元的收藏价格就相当于“免费”了。

即便是客户不懂得欣赏艺术,完成一副6尺牡丹也需要画家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几百元的价格绝对超值。

如今,水墨阁书画院已经签约了上千位草根画家,在最繁忙的“双11”,我们至少储备了6、7万幅作品。

自从将业务从线下搬到快手,我深刻感受到了直播带货对于线下实体书画机构的巨大冲击。

线上直播间在价格和销量上已经有明显优势。过去传统画家一年能卖出4幅画,一幅卖20万,现在来到我的直播间,一天就能卖出40幅画,一年下来也有大几十万的收入,而画家本人的影响力也大不相同。

未来,线上书画机构的大量出现可能会导致大批中小书画门店倒闭。线下的成本高、客流量少,如果没有资源要维持收支平衡太难了。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9

全职簪娘,“996”算轻松的

“木有枝兮” | 汉服配饰文化传播者

“簪娘”泛指那些手工制作汉服配饰、发饰的姑娘们,大家都凭手艺活赚钱。

从2016年开始,我就开始在抖音上发作品。最初是因为爱好手工,把做手工品当成兼职来做,后来我经常发布配饰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随着我的订单量增多,我就正式开始了手工簪娘的全职生涯。

簪娘日常工作比较简单,通常会去电商平台上批发材料,比如天然石、玛瑙等,以及请朋友帮忙代购淡水珍珠。品质较好的珠子可能10g就多1块钱,但做出来的成品质感更好,看起来更高档。

一般而言,天然石的材料成本更高。制作难度也因产品复杂程度而异,比如一个简单的簪子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一顶婚嫁系列的头冠可能就需要4、5天,甚至有定制款需要耗费更长时间。

做手工配饰赚的是辛苦钱,价格能够覆盖成本,但是赚多赚少就因人而异。如果在一件作品上花费时间较多、制作难度高,可以加上一点手工费,但整体利润还是低的。

一般配饰6、7成的价格都不超过100元。客户熟悉了这个行业,对于产品价格也有基本了解,比如一个简单的簪子她的心理价位就在40、50元,太贵的话可能就不买了。簪子的成本大概在20元左右,50-70元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的只能匹配另外一小部分人群。

据我的经验,抖音用户更愿意看制作配饰的幕后故事,其中第一批粉丝就是拍制作视频吸引来的,那条短视频获得了70万点赞、1000万播放量,我的账号一夜之间涨了12万粉丝。

不过,现在要想重新运营一个簪娘新号比较难,因为竞争更大了。去年拍制作视频播放量能达到100万,现在类似的视频播放量大概是10万。

随着平台优秀作品增多,用户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如果账号要维持粉丝量和活跃度,那么产品的外观一定要非常出彩,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让人“一见钟情”。

今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单量减少。去年最忙的时候,可能一直从早7点做到晚11点。今年的月流水不到2万元,而2019年有今年的2倍之多。这一收入在湖北某地级市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此前基于爱好,我只是在朋友圈宣传自己的作品。但幸运的是,因为做了短视频,我才将这份爱好变成一份全职职业,也传播了汉服配饰文化。

目前我的账号已经积累了24.5万粉丝,未来可期。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10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创业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创业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创业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创业成功的故事案例相关文章:

★ 创业成功事例五篇

★ 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5篇

★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

★ 90后创业故事案例5篇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5篇

★ 名人创业故事

★ 创业成功真实的案例故事精选(2)

★ 创业成功故事以及案例

★ 创业成功真实的案例故事精选

标签: 创业贷款成功案例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